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九游娱乐!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645-7605
当前位置: 九游娱乐 > 新闻中心

全球升温首次突破15°C人类真的失败了吗?九游娱乐官网

作者:小编 时间:2025-03-28 05:39:35 点击:

  2025年1月份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3.23°C,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1.75°C,成为历史上最热的1月份。

  2.《巴黎协定》设定了长期的气候目标,将全球气温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限制在1.5℃之内。

全球升温首次突破15°C人类真的失败了吗?九游娱乐官网(图1)

  3.然而,科学研究显示,如果升温超过1.5°C,地球气候系统将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如一望无际的珊瑚礁白化和格陵兰冰盖融化。

  4.未来六十年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将可能发生夏季更长、其余三季均变短、暖冬偏多、极端天气增加的变化趋势。

  5.为此,个人和社会需要关注气候变化,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选择低碳产品和环保行为,以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

  去年12月开始,随着自带降温功效的拉尼娜(La Niña)现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科学家们曾预测2025年应该会比2024年凉快一点。

  2025年1月份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3.23°C,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1.75°C,成为历史上最热的1月份,还打破了2024年的纪录——但别忘了,2024年的1月,地球可是正在经历自带升温效果的厄尔尼诺(El Niño)现象。

  图中最右侧深红色数据为2025年1月全球平均温度|数据来源:ERA5, C3S/ECMWF 图片来源:BBC

  这几年谈到天气,最常出现的词就是“打破纪录”——2023年是当时有数据纪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这一纪录又迅速被2024年刷新。更让人担心的是,2024年是首个打破“1.5°C目标”的年份[1],这一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1.55°C。

  面对不到10年前定下的1.5°C目标,人类线°C的限制真的被打破,我们将面对什么样的世界?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在巴黎举行,联合国195个成员国通过了《巴黎协定》。协议设立了长期的气候目标,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气温保持在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限制在1.5℃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1.5°C并不是一个魔法数字,只是一个公认的理想目标,代表了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在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护脆弱群体方面达成的最佳共识——科学并没有告诉我们,如果温度上升1.51°C,那肯定就是世界末日;同样,如果温度保持在1.49°C,也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消除气候变化的所有影响。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时的情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从2015年开始,我们遭遇了连续破纪录的高温——从1940年有数据纪录以来,历史上最热的十年就是2015~2024这十年。在这十年里,不断破纪录的高温天气热死人,降水的极端变化导致洪涝灾害和干旱频频发生,野火肆虐破坏生态和污染空气,台风飓风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

  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2023年全球年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45°C。而且,从2023年6月开始,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打破了当月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24年6月。2024年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达到 17.16°C 的历史新高。另外,2024全年有11个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高于1.5°C这一临界值[2]。

  好消息是,这并不意味着1.5°C目标的失败。1.5°C的界限是一个长期的气温目标,通常衡量的是二十到三十年尺度下的平均气温,而非单一年份的波动。

  但令人担忧的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C以内”这一目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今年2月,两个研究团队分别发表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思路,最后却都指向了这一结果。

  来自德国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历史上气温超过不同阈值的趋势,他们发现,从2024年开始,地球很可能已经进入了20年升温1.5 ℃的时期。他们呼吁,升温超过1.5 °C还不是彻底绝望,通过迅速采取严格的减排行动,降低温度上升的速度,我们还有望延缓甚至避免长期超过1.5°C的局面[3]。九游娱乐平台

  另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采用了类似的方法,通过考虑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全球变暖。研究的模拟结果显示,到2024年6月为止,连续十二个月气温增长超过1.5 °C,意味着长期(20年平均)的温度也很可能已经进入或将持续在1.5°C以上[4]。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严格的措施减缓全球变暖,“1.5°C”的失败将是必然。

  经过科学家们的各项研究预测发现,当长期气温超过1.5 °C,地球气候系统将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一去不回。这个变化节点也被称为“地球临界点”,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未来五年内,全球平均升温不仅可能达到1.5°C,甚至还有可能超过。

  全球各地的珊瑚礁会面临灭顶之灾,很有可能大面积彻底死亡,这将极大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依赖珊瑚礁的沿海地区的生计。研究报告显示,即使在目前的变暖水平下,珊瑚礁的临界点很有可能已经触发[5],意味着珊瑚礁白化后恢复的速度完全赶不上再次白化的速度。可能到2030年,那些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和依附其生存的鱼类等生物可能就只生存在水族馆了。

  除了珊瑚礁快速灭绝的临界点,1.5°C还可能会触发另外几个临界点[5]:

  1)格陵兰和西南极冰盖会快速崩塌。即使后续全球温度下降,冰盖的崩塌也可能无法阻止。冰盖的融水会导致在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数米,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将受到严重威胁。

  2)存在于高纬度地区的永久冻土会加速融化,不再永久。冻土是一个巨大的碳库,解冻的过程会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3)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系统会逐渐减弱。这会导致北半球气候剧烈变化,欧洲和北美的冬季更加寒冷,极端天气也会增多。

  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加速融化|Karolin Eichier / 世界气象组织

  除此之外,倘若升温超过1.5°C,生态系统将面临多重压力和转变风险,这不仅是温度数字的变化,更会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北部的森林可能出现树种更替、森林火灾频发、虫害加剧等问题;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及其他湿地生态系统,会因海平面上升、盐水入侵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如强风暴和暴雨)而受到严重影响,减少了这些生态系统作为碳汇和自然防护屏障的功能。至于亚马逊热带雨林,长期的升温会增加该地区的干旱频率和强度,使得雨林生态系统难以维持湿润环境,导致部分区域向热带稀树草原转变。

  过去的2024年,亚马逊雨林遭受了自195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这种转变不仅会使大量生物失去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同时也会破坏区域内的水循环系统。亚马逊作为 “地球之肺” ,其森林被稀树草原取代后,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使得更多温室气体滞留在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有研究显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如欧洲、北美、东亚)未来的变化趋势是夏季更长、其余三季均变短、暖冬偏多、极端天气增加[6];尤其是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九游娱乐平台会更频繁更严重。

  最新的《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高达五万,主要发生在河南、山东、江苏和四川。这其中河南省与极端高温天气相关的死亡人数占全年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高达15.8%。

  与此同时,降水的分布也会改变。在我国,降雨带有向北方地区扩张的趋势,持续降水和超强度降水的频率也会增加。

  有学者模拟了六十年后不同城市的气候,并进行了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类比,让大家对于未来的气候有更加直观的感受[7]。

  倘若人类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发生大的转变,那么大约六十年后,北方城市的气候会变得更像南方。北京会变成现在的河南新乡,而新乡会变成浙江的诸暨,诸暨的气候将会像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最高气温可达50°C)。根据预测,未来的上海也将拥有目前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的气候,重庆和成都的气候则会变得和现在的广西百色相似,而广东的大部分城市在未来六十年后的气候无法在现有世界城市中找到相似的。

  沿海城市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沿海城市往往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城市的高楼大厦多,城市人口对地下水的需求大,这两者共同作用造成了城市土地下沉,尤其是在三角洲和冲积平原上的一些沿海城市(例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沉降影响最大。再加之全球升温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有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低于海平面。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最坏情况下(持续目前的碳排放量),到2120 年,中国将有22%-26%的沿海土地相对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9%-11%的沿海人口将受到影响[8]。与此同时,沿海城市也是极端天气(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光顾的热门地点。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海滨城市在未来是否真的宜居。

  荷兰的一条拦海大坝。荷兰超过一半的土地海拔低于一米,且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好在各类大坝和水利系统大大降低了人们面临洪水的风险|World Wind (NASA)

  沿海城市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并不意味着城市一定会消失,因为人类可以修建沿海堤坝——荷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逐渐上升的海平面和极端的天气情况,会为沿海城市基础建设的维护和性能提升带来挑战;而且,对于那些本就不发达的岛国和沿海地区来说,落后的基础设施,会让当地人在气候变化面前更加脆弱——他们对于全球变暖的贡献最低,但却要面临最大的威胁。

  尽管不少人仍认为气候变化仅是地球自然演变的一部分,但科学研究已经明确显示,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和大规模森林砍伐)正显著加速全球变暖,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不断上升等现象也在不断提醒我们,气候危机正逐步逼近。

  更不妙的是,美国这一主要排放国计划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减排目标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而作为普通民众,除了客观理性地认识事实真相、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之外,我们每个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对低碳产品及环保行为的选择,也都有可能影响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全球平均气温会继续突破1.5°C吗?在每一个明年到来之前,我们仍有机会。